设计在概念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设计本身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正是由于这样,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对“设计”一词使用过多,才造成了这种模糊性的存在,如发式设计、形象设计、品牌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美术设计、影像设计、工程设计、图形设计、装饰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软件设计、交互设计、作息设计、花卉设计、舞蹈设计、舞台设计等。 上面举了这些例子要说明什么呢?要说明设计作为一个学科的存在,与日常生活中理解的设计是有一定区别的。这也是为什么设计学难于理解的原因。因为设计的日常理解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所以,我们应该做进一步努力,完成设计学科的界定。 在不同时期,设计学科会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变更而不断更新,加之商界对应用设计价值的认识,设计自身逐渐走向成熟,也越来越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现代设计运用的广度和深度较之过去有了很大提高,这就需要从科学、系统的角度来规划。现在国内外已有一些高校的设计院校开始设立哲学博士的设计研究学位,其目的就是要加强设计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的研究。与此同时,由于设计学科的内部分工越来越细,设计的专业特点也日渐突出。几十年前的设计师可谓是全才,他们就像“造物主”一样,设计项目可以从“一个茶杯到一架飞机,甚至一个城市”。现在,对于那些复杂的,大跨度的设计课题,公司逐步倾向借助于专家们的知识与才能。这些专家们不仅工作于产品设计、传播设计、展示设计这些大板块的设计领域,而且在每个设计领域中又有比较具体的分工。例如,就在产品设计领域中有专门从事“在流行商店出售的生活式样产品”的设计师,汽车造型设计师,人机工程学设计师,工业机械设计师,包装设计师等。对于其他的设计领域也是一样的。由于设计的进一步细分,设计学科也出现了内部分工,如设计策划设计管理、设计战略、用户研究;设计表达、设计工程、设计方法学等,这标志着设计学科的不断完善和成熟。 很多人认为,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而创造恰恰是人类有别于其他物种的重要特征。所以我们赞成John Hesttet教授对设计的一段阐述:“设计是人类的一种本质性特征,它来源于但又有别于自然世界的其他部分。”设计也是一种改造,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选,是一种附加了人的主观意识的改造。经过设计的客观事物可以传达某种特定理念,实现某种功能以及体现特定价值。这就便得它又有别于自然界,但是设计的思想是来源于自然世界,或者是经过人类改选过的自然世界,它不是凭空产生。如人性化设计、仿生设计、绿色设计等。设计通过物品、传达、环境和系统的方式,在人类和自然界之间建立一种纽带,它处于人们如何构筑生存和赋予生活以意义的方法的核心位置。 现代设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价段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是人类从手工艺生产转向工业生产的标志。现代设计又是这里所说的设计概念的主要内容,也是本书讲述的重点。可以说,现代设计是设计未来发展的基础。应该说,设计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进入信息社会或知识社会,信息的处理和知识的更新同样是设计学面临的课题和挑战。在发达国家中信息设计和新媒体艺术设计等设计领域中新学科的出现和蓬勃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些新学科的发展无疑是以现代设计为基础的。 现代设计是对手工艺品以外的人造物(或设计对象)的预想、策划和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设计活动,使其设计对象既满足人们的生理要求,又满足人们的心理(精神)需要。当然手工艺品也能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手工艺品的制作也涵盖了某种设计过程,但手工业制作是以个体为单位,或者以小作坊的形式存在的,它的设计是与制造、销售不分家的,整个过程通常是由一个个体来实现,是自然经济的产物。当然,早期的建筑设计也是和建造活动融合在一起的,但由于其营造的复杂性和群组的活动方式,决定了它是最早将设计与营造分离的领域。 现代设计的真正产生是由现代工业苦命引起的。工业机械化大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在产品不断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工业产品的品质与质量。这就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条件上过去那种设计和制造不分离的做法既浪费时间,又使得设计不够专业化,也不能充分考虑到市场需求,只是一种个人意识的体现。所以设计和制造活动的分离是必然的,同时设计和销售也发生了分离,而这种分离进一步促进了现代设计的发展,此后的激烈竞争更加速了现代设计的发展。所以说,现代设计产生的根源是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而市场竞争则是现代设计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于设计类型的划分,不同的设计师和理论家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设计进行全面的概括。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把设计分成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和空间设计;或是将设计分为二次元、三次元和四次元的设计;也有人将设计分成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和商业设计三大类。 近些年来,还有一些设计师和理论家倾向于按设计目的之不同将设计大致划分成: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的设计——产品设计和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设计三大类型。这种划分方法的原理,是将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自然——人——社会”作为设计类型划分的坐标点,由它们的对应关系,形成相应的三大基本设计类型。这种划分可以说还是具有较广泛的包容性和科学性的。 李砚祖教授在《艺术设计概论》一书中,将设计按照不同对象大致分为五大类:工业设计、装潢艺术设计、染织服装设计、室内与环境艺术设计和广告设计。 近几年,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中浮现出来的新兴的学科——信息设计。 当然,不同的设计类型,各有其特殊的现实性和规律性,同时又都遵循着设计发展的共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研究不同设计类型的区别和联系,揭示其特点和规律性,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师在创作中更好地掌握和发挥各种设计类型的特长,并且可以彼此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有利于设计的整体繁荣和发展。 平面设计,来自英文“Graphic Design”一词。1922年美国设计师德维金斯在讲述自己的书籍装帧设计时第一次使用了这个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计界开始使用和接受这一术语,在20世纪70年代后,这一术语得到广泛使用,同时,平面设计又有图形设计、印刷设计、礼堂传达设计之称。 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个特征是与现代印刷技术的结合,在一定意义上,它是现代印刷技术发展的产物。中国是发明印刷术的国军服,有印刷就有平面设计的存在,因此,在现代的印刷工业产生以前,中国传统的印刷伴随着传统的平面设计活动。现代印刷技术的诞生,使平面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计算机作为设计工具,更带来了平面设计领域的一场革命,设计手段的变革,使平面设计的构成方式和表现形式甚至图式语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平面设计,其设计的对象和范围限定在“二维”。二维的设计,主要是图形,文等形象和和要素的综合设计,其图形,既可以是插图、摄影照片、纹样、标志、符号,也可以将整个平面设计作品看作一个完整的图形,它用易为人所接受的艺术化的图形方式,传达或表达信息。实际上是一个信息表达和传达的图式系统。作为艺术设计中与三维的产品设计相对应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几乎包括了所有二维层面上的设计活动。 “装潢”是设计学科中的传统概念,现在仍在使用,如装潢设计、包装装潢等。“装潢”的“潢”原指中国古代书画卷轴的“装裱”。宋代以后,装裱的不仅有书画、锦盒等,包装制作也用装裱的方式,即由装裱工匠来过盛。因此,装潢后来成为一种包含包装、商标、广告、装裱等工艺在内的设计门类,可以说与平面设计相同,也包含了礼堂传达设计的内容在内。 装潢设计是商品形象建构的重要环节,亦是充分体现商品价值的手段,通过宣传与促销服务,体现出装潢本身强烈的实用目的性,而决不是为装潢而装潢,当然,实用目的的实现,必须充分考虑大众消费心理和审美需求。因此,装潢设计往往成为最关键的一环。优秀的包装设计,能够激发人们积极的需求,引发购买欲望,实现购买行动。而且为商品和制造者传达商品信息,树立信誉,沟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有机联系,最终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包装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和设计水平,也是商品竞争的重要工具。 按装潢的对象和范畴划分,装潢艺术设计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A、包装设计:礼品盒、香烟盒、产品包装箱、集装箱、纸袋、塑料袋等; D、摄影:风景、动物、人像、人体、地理、天体、记事、人文、政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