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2-24 11: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内蒙古通辽市
张宏良:价格改革――30年的悲剧循环
(二?一?年一月七日)张宏良
中国宏观经济改革是从取消价格补贴开始的,30年后却又重新恢复了价格补贴制度,只是补贴对象改变了,由过去补贴国内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基本生活消费,变成了现在补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透支性消费。毛zhu席时代,为了保障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当时采取了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政策:对高档商品和奢侈性商品实行高价,让富人消费时多掏一些钱;对人民必需的基本消费品实行低价,让老百姓手里的钱能够购买到更多物品。如果低于成本则属于政策性亏损,由国家财政进行补贴,就像现在国家财政补贴中石化的“政策性亏损”一样。这就是长期以来中国精英大肆批判的价格倒挂和价格补贴制度。然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这一制度视为至宝,许许多多发展中国家都把价格补贴制度作为稳定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所有发达国家更是在此基础上,青出于蓝地建立了一系列 “劫富济贫”的经济制度,从而实现了数十年的稳定发展。而作为“劫富济贫”制度发明者的中国,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彻底摧毁“劫富济贫”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古往今来世所罕见的“劫贫济富”“劫内济外”的反向调节制度,把商品高价卖给本国人民,低价卖给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期间差额由国家财政发放出口补贴。财政补贴资金的来源,则依靠对国内老百姓购买商品时进行高额加价征税。在此,通过价格背离进行补贴和征税的方法,与毛zhu席时代完全相同,只是补贴和征税的对象改变了,毛zhu席时代是向富人高价征税,然后补贴给穷人,现在则是向穷人高价征收,然后补贴给富人和洋人。
最近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汽油贱卖事件,向人们展示了商品在国人和洋人之间差价是何等之大,由此造成的中国老百姓财富损失是何等惊人。继贱卖银行、贱卖股票引起国人的愤怒和痛苦之后,人们在贱卖汽油问题上再次感受到了这种愤怒和痛苦,中国把国内销售6.66元/升的汽油,以2.4元/升的价格出口国外,其间差价将近2.8倍。也就是说,中国人在中国购买自己生产的商品,要付出外国人购买我们出口的商品时将近2.8倍的价钱。根据2008和 2009年前三个季度的推算,2008和2009年两年出口成品油约4500万吨,折合汽油约560亿升,按照每升汽油内外差价4.26元计算,洋人获取价差收益超过2400亿元。再看中国人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更是惊人,同样按照前三个季度推算,2008年我国成品油产量约20***00万吨,扣除出口约 2300万吨,国内销售约18***00万吨,折合汽油约2300亿升,价差接近1万亿元,也就是说,中国人购买本国汽油比外国人多付近万亿元。由此可以看出价格这个分配工具强大的财富转移功能,仅汽油消费这一项一年差价就超过上万亿元,两年向外商转移财富超过2400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