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不可缺少的因素:理智的耐性
作为设计师必备素质(洒家自认为的哈,我还要继续强调一次)之一的耐性问题,今天做一个补完篇。之前说过的还有积极性和自学能力的问题,其实这三个问题是勾着的,只是每个环节的侧重点不同,你要花的精力和使劲的方向也不一样而已。我们一般很少说设计师的耐性,总是说某某设计师浮躁,其实浮躁这个现象本身就是缺乏耐性的一个片面表现。当然,作为方法论的话,还是应该提一些正面的概念,所以今天我不聊浮躁的原因,就说说如何把耐性培养起来。
PS:好吧,我知道有些人还是要问的,浮躁的原因无外乎看着别人的优秀作品嫉妒,努力工作老板却不加工资,努力学习却总和别人有很大差距,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 解决这个的根本还是耐性的问题,你先耐心看看嘛……
设计中的耐性
设计中的耐性和性格中的耐性不是完全相同的,我们通常说一个人很有耐性,比如他能够花2天把家里的家具从里到外擦一遍,他能够花6个小时等到一个好的角度拍个照片等,说这话的时候,旁人一般是带有一点隐藏的鄙视的 –怎么说呢?耐性这个词现在被我们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大口号给搞变味了,特别是深圳这个大中小型土鳖聚集的场所。
如果一小撮人面对一个充满耐性的人或者现象的时候,他们在揶揄的潜台词就是:第一,老子是不可能花这么多时间干这个事情的;
第二,你小子真是太有时间了,闲得发慌。
为啥会这样?因为我们把一个性格层面的品质,和行为层面的物化要求结合到一起了。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过于经济化,比如:我花了20个小时干这个事情究竟能给我带来多少价值?说白点,我如果不干这个事,而花在炒股上,是不是会比较赚?这容易理解。
而设计上的耐性呢?不但要求时间效率,还要求花掉的时间是要带来品质的,没有客户或者用户会花钱让你随便玩,产品也是有成本,有量产周期的。但是品质的东西,势必就需要花掉更多的时间,这听上去彷佛是一个悖论。因此,所谓理智的耐性(对设计师来说)–在设计预期合理的范围内,投入最优最多的资源创造出色的设计作品。
注意哈,这里面出现了很多关键词的,下面来说。
理智的耐性才能帮助你成长
首先,决定一个事情是否要花多少资源之前(耐性意味着花费更多的资源,最突出的就是时间),应该合理的考虑它的价值和我们能承受的程度。我见过一些设计师给我说:“西门子开发一款医疗产品,可是用了4年呢!”,“韩国设计师设计一套UI规范,光收集资料就要用掉3个月!”,对,没错 –那么我反问:“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么?”,“你觉得他们的时间就比我们多么?他们的企业闲得无聊要搞这么久?”
事出必有因,不看本质,只拿表面的事例来唬人这个行为本身就缺乏耐性(你没有花时间去研究,去分析,去调查)。这涉及到设计预期的问题,设计分不同的投入和阶段,如果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的,需要大量分析创造的工作,必然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研究资源,这个目的是为了降低设计的风险,而不是体现大公司不差钱;如果是一个成熟的设计模型,面对的只是量产和修改BUG的问题,请问作为一个企业,甚至作为一个设计师,还是迂腐的讲究完整的流程,而抛弃敏捷设计的手段,必然是低效的,甚至是资源的浪费。
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如果设计预期合理的话,就应该投入最优最多的资源去创造好的环境,让它顺利的诞生。我国设计行业的矛盾在哪里呢?谈理想,谈概念的时候大家都很大气,一说就是微软、IBM、GOOGLE,你Y比得着么?一谈预算、谈人员、谈建设投入就变得很小气,处处是困难,面面要俱到,这体现了我们的企业和市场一个险恶的本质 – 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心态。
所以,理智的耐性不单单是设计师的问题,也是整个设计团队,整个设计产业的问题,这需要上中下游的共同进步 – 当然!一切的根本,首先就是设计师自己的问题!
如果你有理智的耐性,你就不会把老板的疑问误解为对设计的不尊重;就不会把客户的修改误解为他对设计的不理解;就不会缩头当鸵鸟,顺便你们怎么搞,爷自己玩自己的;就不会把一些半成品发到网上寻找内心的自慰;就不会把自己的不努力,不作为赖皮到市场和环境的问题上 –是的,它们是有问题,那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做过什么?
如何培养理智的耐性
耐性是一种习惯,培养一种习惯也就应运而生一种手段。我发现,理智的耐性不单单能够帮助你在设计过程中稳定情绪,找到合适的灵感,也可以成为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进步因素。
注:理智不是控制行为,压抑情绪,而是随机应变,成熟自然,该出手时再出手。
好,谈具体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
1. 反复的修改你的作品,“一个卓越的作品不过是因为它被修改了100次而已”,反复琢磨修改自己的作品,不要怕为自己的设计动手术。在不断的细节挑战中,你会慢慢发现自己的不足,而发现不足就是耐性的开始;
2. 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设计师最怕的心理状态就是“小富即安”– 诶呀,这个做到这样就可以了,老板也喜欢,客户也买单。你觉得让一群外行满意了的东西就是好东西?我最反对的说法就是“市场接受了的作品就是好作品”,这是没有理智的设计师才会说的话;
3. 职业的回复工作中的邮件,不带任何私人情绪、对事不对人的回复工作邮件是一个牛B的习惯,你会慢慢发现自己处世的角度会更深入。因为在对待事物的过程中,你是客观的,一旦参杂了对人的不满,你的立场马上会转变到“骂死这孙子”式的类似泼妇的境地,对设计极为不利;
4. 培养一个需要耐性的业余爱好,比如下象棋,下围棋,养花,摄影(是摄影,不是拍照!)等,这些小游戏不但要你心平气和,还可以健脑,在业余时间online杀怪比较不容易培养耐性。我呢,我就是看乏味的文艺片和写东西,一定要用笔写;
5.看淡短期利益,这个我认为80%的设计师都做不到。如果你在创作的过程中想到的只是金钱,那么你创造出来的作品就是一坨屎,这是被大量的案例证明了的,设计虽然根本上是个商业活动,不过它还是需要一点高情操,高修养的因素的,很多设计师缺乏耐性,无非就是钱作怪,请你别连最后的这些贞操都抛弃了。如果你是一个有耐性的设计师,我相信你以后得到的会大大超过你眼前的这点蝇头小利;
6. 大度的接受批评意见,很多设计师,尤其是半瓶水的玩意儿,别人最说不得。我相信你也遇到过,一个健康的设计圈子必然是百家争鸣的,什么叫争鸣?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立场,并捍卫互相的言论权利。什么都能说,但都不往心里去,这个基本还是很难,除非我们彼此已经适应了。
最难的在于,同行的一些批评意见还好说,老板或者客户的批评意见我们通常就受不了了,其实大可不必捍卫所谓的“专家态度”,你是不是专家不是你横眉冷对千夫指就能做到的 – 这个情形怎么办?有家伙对你的作品不是善意的批评,而是恶意的攻击甚至是诽谤,打你Y的?!
理智的耐性并不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也不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它是一种对待事物的态度,这种态度会让你在浮躁的外部环境中冷静的思考,正确的分辨应该争取的,应该抛弃的。是的,好的设计师可以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客户的百般刁难,耐得住老板的张牙舞爪,耐得住女友的拳脚相加…… 这个说的对,各行都不容易啊。 shuo de dui 不容易呀! 说的对呀!本人同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