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中国元素完美应用
本帖最后由 晨曦523323 于 2014-7-24 14:15 编辑1恰当提取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是个动态的开放的体系,其中包含尚待提炼和发掘的“传统”,也包括正在形成的“现在”,以及尚待探索的“未来”。[3]古时候那些独特的器物、图案、文化现象是当时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是一种精神象征、情感寄托,也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传统的中国元素符号很难直接拼贴进当代工业化产品之中。近年来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方面。给产品打上中国元素的设计标签并将其成功地推向市场已经成为企业间竞争的一种设计战略。但是一些作品对中国元素缺乏深入理解,对民族性的追求和张扬流于表面,过分的强调了自己的民族身份与民族文化符号,难以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在2013年,颇受网民调侃的广州圆大厦正式落成。大楼使用“圆”这一理念,主建筑设计源于开市铜锣和南越古墓的古玉璧,象征和谐统一,大楼与江水里的倒影形成8字,寓意交易风生水起。这些寓意虽然美好,众多网民却不买账,调侃此建筑形似铜钱,容易使人联想到暴发户的心态。玉璧的理念是好的,但是从古至今,玉璧都是小巧而精致的形态,圆大厦体量巨大,很难使人联想到玉璧。设计师在设计中使用的中国元素合适与否,取决于是否能恰到好处地表达作者的设计理念、传达产品的设计语义。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设计灵感源于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成为传递文明的载体。祥云的概念在中国已有上千年,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火炬外表面的祥云图案寓意“渊源共生,和谐共荣”。纸与祥云这两个元素恰当的传达了火炬传递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含义。源于汉代的漆红色也区别于往届奥运火炬,有很好的识别性。
除了看得到的传统形态与传统色彩,传统材料和工艺在产品设计中的合理运用也能凸显东方传统美学。竹材是中国传统材料,宁折不弯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在全球化语境中,竹子环保、可再生、可塑性的品质也为人们所青睐。老底子的西湖绸伞便是以竹作骨,以绸张面,小巧精致,色彩艳丽,但制作一柄伞工序多,对手工艺的要求很高。随着工业制伞的兴起,西湖绸伞已经逐渐淡出市场。面对西湖绸伞的再设计,设计师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做一把原汁原味的绸伞,还有这柄伞怎么好用、舒适,不能脱离伞的本质。竹语文化礼品伞在设计中化繁为简,保留了传统西湖绸伞的材料和部分工艺。在伞中融入竹的语汇,选取杭州近郊所产冬季淡竹为原材料。竹材制成的伞架比金属伞架更轻便,韧性也更好。伞面选择竹碳纤维面料,纹样图案融入杭州风土人情。这样的一柄伞既传承了西湖绸伞的美学意味,也更加实用。中国元素不仅是直观的视觉感受,也是一种文化内涵在设计中无形的体现,反映着人们对精神文化渴望与追求。带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使设计有了可以依托的载体,但是单纯的符号拼贴难以引起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与中国当代设计文化真正需要的内在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文化符号像是外在的身份标签,将其内化后所流露的文化韵味则具有独特的民族魅力。从上述案例的分析得出,原汁原味的中国风不等于元素简单的复制或拼贴。对于中国元素的利用,需要处理好传统元素的抽象与提取之间的关系,恰如其分地把握“度”。元素的提取也要结合产品的功能和特点,不能脱离产品的本质。
2创新运用中国元素
古琴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也是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中国古琴的传承始终有争议的地方一是古琴是否只表达古韵?二是琴弦的材质是否该沿用古代的“丝弦”?中央音乐学院教学的李祥霆教授认为,声音比材质更重要,传承本身就是在不断变化中进行的。古琴并非只表达古韵,“抓住事物的内在核心,古今题材便皆可弹奏”。[4]中国元素的运用依赖于社会发展、经济技术条件以及文化的语境。文化三层说将文化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中国元素是物质层的抽象与提取物,中国风格则反映了人们的精神文明,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在特定的时代、环境、制度下,人们的生活习俗、生产发展,观念意识不同,对审美情趣的定义也有所不同。设计也会受到当代社会价值体系的约束,反映出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要着眼于再创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变成时尚,需要创新运用,利用中国元素最要紧的是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然后找到其文化内涵的核心,发现其造型设计等规律,然后进行升华,再用符合现代审美的方式予以表现,从而“把根留住”。[2]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底蕴深厚,“客来敬茶”的习惯历来就有。传统的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要遵循一定的法则,茶具颇有讲究,艺术价值也高。但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饮茶的意境还在,饮茶方式却随着生活方式有所改变,不再是茶艺表演般的烹茶方式,人们也趋向选择简洁、现代的茶具。
结合藏族生活方式,阐释了中国品茗文化,将品茗的意境通过设计展露出来。它的设计灵感源于云南香格里拉藏族村民堆栈柴薪的生活方式和当地建筑屋顶的排水系统。茶水通过象征柴薪的三角柱过滤,顺棉线与黑陶锤而下,滴入接水罐深处,清幽雅致。设计师使用根植于中国文化的竹材,用现代工艺和生产技术改进材料,引导人们低碳生活,给人带来沉静、优雅的品茗氛围,反映出地域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设计哲学。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以现代化的造型语言诠释古建筑,使新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设计中,挖掘并提炼传统苏式园林的风景设计,拥有几何效果的新屋顶灵感源于苏州传统坡顶景观的飞檐翘角和建筑细部;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屋面,但又通过材料的改变使采光得到了解决。美国SOM设计事务所主设计的上海金茂大厦其灵感源于西安大雁塔。设计师努力寻找中国历史建筑与现代高层建筑的结合,继承并创新了中国传统的塔式建筑外形,从金茂大厦的外形上我们看得到稳健的大雁塔的身影。设计师对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进行了抽象化的升华,理解了文化的精神内涵,准确的传达信息,使受众理解并找到认同感。设计师在探索传统元素古为今用的过程中,发掘和提炼传统文化元素的内在意蕴,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在这一过程中赋予了传统文化元素新的生命力。在设计中抓住事物的本源,用现代的、新的设计语言讲故事。传统文化元素经过抽象与提炼,艺术形式更符合现代设计理念的要求,既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符合社会大众的审美情趣,具有商业价值。
本文来源:www.qikan58.com/
页:
[1]